查看原文
其他

《性别之伤与存在之痛》|女性在男权社会和父权制度下的困境和伤痛。

张念 品卷一族
2024-12-10

您收听的内容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再加工,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书中内容,可以购买此书原版。与本书相关部分书籍的音频链接在文章的尾部,如有兴趣,敬请点击收听。

核心书摘

《性别之伤与存在之痛》开创性地从哲学的角度,探讨了关于性别差异、男女平等、女性自由和独立解放等诸多问题。作者张念清醒而勇敢的游走在中国女性主义运动中,致力于让更多人听到女性主义清醒理智的声音。书中从意识哲学、启蒙辩证法、存在主义和精神分析以及后结构主义的脉络中厘清和阐释作为“哲学命运”的女人,描摹出“何谓女人”的哲学命题在现代哲学话语中的独特面貌。

关于作者

张念,我国著名女性主义理论家,哲学博士,现在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担任副教授。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女性主义理论、政治哲学与文化批评。著有《性别政治与国家——论中国妇女解放》、《女人的理想国》、《持不同性见者》、《不咬人的女权主义》等作品。

本书鲜知

学什么?女性在男权社会和父权制度下的困境和伤痛

在《性别之伤与存在之痛》中,张念指出,女性生而为人会面临三种疼痛,分别是来自生理的、身份的和精神层面。

从生理层面出发,女性一方面要面对月经、分娩、乳房肿胀、神经衰弱和内分泌失调等等生理现象,另一方面,女性还要承受“女人的价值只在于她的身体”这类误解和歧视。

在身份层面,对于女性的称谓,少女、孕妇、妻子、情人和交际花,这些身份只能在性别关系中被辨认,也就是说,这些称谓的背后总有男性的存在。没有这样的暗层关系,女性的身份就变得不存在了。

自精神角度分析,女孩会在无意识中产生幻想,幻想自己能像男孩一样,但这种幻想后来被阉割了,从给女孩留下心理阴影。

作者在书中提到:“没有应该意义上的女人,只有在行动中锤炼出来的女人。”在坚持不懈和努力争取中,超越苦难伤痛,获得自由独立和解放。

你还会发现

· 黑格尔的“女性迷踪”主张;

· 奥托·魏宁格的“女性虚无”主张;

· 《第二性》中都包含了哪些论点。

一、如何从哲学角度理解“女人”

《性别之伤和存在之痛》这本书主要探讨的是哲学视角下的女性主义。作者张念教授认为,女性主义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词语,尤其是“主义”这两个字,说明这是一套观念体系,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。在女性主义下,“女人”既是实存的,同时又是观念的。那么在哲学观念下,“女人”是怎样一种存在呢?或者说,女人是不是真的存在呢?

1.黑格尔的“女性迷踪”

首先,我们来看第一位哲学家黑格尔的观点。黑格尔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唯心哲学代表人物。他在经典代表作《精神现象学》中,首次提出了意识哲学的概念。他认为,我们经常谈论的是意识,而不是作为意识的表象。

比如,当我们第一次触摸到一块金属时,会感觉到凉凉的、硬硬的,这种触感就转换为“凉”和“硬”的概念,储存在自我意识之中。当下次我们再谈到金属时,就不需要再去触碰金属,而是直接谈论被意识到的金属。所以,意识自身就成了一个对象。同样,当我们在谈论女人和男人时,作为自然表象的性别消失了,我们实际上说的是有关男人的意识和女人的意识。

黑格尔是第一位把“女性意识”纳入哲学思辨的人,但这并不代表他的理论具有女性主义意味。在他的意识哲学中,男女之间仅仅是“主奴意识”。男性拥有主人意识,并且把自己的精神和意识外化出去,形成相对的奴隶意识。女人接受奴隶意识的投射,并按照这种投射塑造自我。所以,一个女人无法想象没有男人的世界,就像外化出去的奴隶意识不能想象没有主人的世界。

另外,黑格尔还用动物和植物来比喻男人和女人。他认为,“动物近乎男子的性格,而植物近乎女子的性格”,相对于植物而言,动物能明确表达自我,而且具备行动能力,而植物则更安静、更受限制,几乎没有“自我意识”。

2.奥托·魏宁格的“女性虚无”

作者认为,黑格尔在女性问题上显得疲弱和荒唐。但尽管如此,在黑格尔的逻辑经验中,女人依然占据了一个实实在在、不可或缺的位置。而在另一位哲学家奥托·魏宁格眼里,女人却成了“虚无”的象征。

魏宁格是一位十分短命的奥地利天才哲学家。23岁那年,魏宁格发表了他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作品《性与性格》,之后他就因为绝望苦闷,在同年十月份,开枪自杀,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。

魏宁格有一个著名论断,那就是“女人是非存在”。

他认为女人是生而为人的一个破绽和污点,为了清洗这个污秽的存在,他建议女人放弃做女人,依靠道德律令重新做人,解放自己。他还认为,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人性问题,就要让女人“从男人和女人中演化出第三种自我”,用“杀死女人”的哲学行动来使人得救。

在魏宁格眼里,人必须具备价值、意志和道德这一整套概念,而女人却和情绪、冲动、有限意识这些低级元素相关联。魏宁格认为,女人永远无法获得自我意识。她们总是回避自我,与谎言共存,她们就是“罪”本身。女人也没有存在论意义上的难题或者虚无感,因为她们就是“无”本身。

3.波伏娃的“第二性”

在男性哲学家视角下的女性问题,无论是“女性虚无”还是“女性迷踪”,都带有一定的偏见和局限性。接下来我们再看看,在女哲学家眼里,“女性主义”又是什么样子的?

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存在主义女作家西蒙娜·德·波伏娃,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。1949年,她出版代表作《第二性》,这本书被誉为“女性圣经”,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妇女解放运动。

这本书的书名“第二性”,就是一个非常犀利的论点。所谓第二性,就是相对第一性而言的。男人是第一性,是主导的、自由的主体,而女人是从属的、被支配的客体,是第二性。

那么,这种情况是天生的吗?女人生来就处于次等地位吗?波伏娃指出,女人并不是生下来就要做男人的附庸,她们之所以处于不平等地位,都是后天父权社会构建的结果。在第二性的处境下,女性直接或间接面临着艰难的生存状况。

二、女人的“性别之伤”主要体现在哪里

在“第二性”的局限下,作者指出了女性生而为人的三种疼痛,分别是来自生理的、身份的和精神层面的,下面,我们分别讲一讲。

1.女人的身体和身体的女人

首先是身体的伤痛。和男性相比,女性在生理上要承受更多磨难和疼痛。比如,女人要承担的分娩重任,就是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的。平时,女人的身体流血、乳房肿胀、神经衰弱和内分泌失调等生理现象,也会让身体陷入失控状态,进而让精神陷入不稳定当中。

这种天然的、不可避免的疼痛,让女人承受着生理和精神上的煎熬。但这只是身体带给女性伤痛的一方面,在另一方面,“女人就是女人的身体”,女人的价值只在于她的身体等这些论断,也让女性承受着另一种误解和歧视。

之前我们提到的哲学家魏宁格就曾说:“如果问女人她的‘自我’对她意味着什么,她一定会想到她的身体。”在魏宁格看来,女性的逻辑能力和道德能力都是欠缺的,女人的思想和自我意识也都是虚无的。法国哲学家卢梭也曾武断地认为,女孩天生就不喜欢读书和写字,但却喜欢缝纫。

2.模糊的身份和处境

除了身体带来的伤痛以外,女性在个人身份中,也面临着模糊的处境。日常的女性称谓,并没有价值属性,她们的身份只能在性别关系中被辨认。也就是说,在这些女人和世界之间一定存在着一个男人,否则她们的身份就一无是处。

即使社会进步了,女人可以从事更多社会工作了,但她们仍会把满足感寄托在家庭之中,渴望在婚姻中找到自我认同,她们是在孩子和丈夫身上找到自己。

在家庭分工中,女性也面临着重复劳动和无价值的困境,这种劳动无休无止,清洁和污秽总是永恒轮回,而且几乎没有社会价值,无法获得回报。作者认为,在家务劳动中,女人们就像受了诅咒的西西弗斯一样,在无效又无望的劳作中慢慢消耗殆尽。

3.消失的女性欲望

最后,作者张念教授还从精神分析的角度,解释了女性面临的性别伤痛。在精神分析学说中,有一个著名的“俄狄浦斯情结”,也就是“弑父娶母”情结。简单来说就是,男孩在成长过程中,会对母亲产生迷恋,想占有母亲,但他又害怕父亲的权威和阻拦。所以,在男孩的想象中,如果自己的愿望实现了,就会受到父亲的惩罚,产生所谓的“阉割恐惧”。

而女孩呢?也会有阉割情结。当女孩意识到自己与男孩不同,就会在无意识中产生幻想,幻想自己曾经像男孩一样,但后来被阉割了,从而留下心理阴影。同时,女孩想要占有父亲,但却无法实现,只能幻想成为像母亲一样的女人。

所以,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,都面临着本能欲望无法实现的痛苦。因为当欲望实现之时,就是惩罚和恐惧来临之时。而当欲望被压抑时,就会产生痛苦,需要进行宣泄。男性可以通过克制本能获得文明的成果,女人无法克服恐惧和无法宣泄的欲望,就内化成了独有的性别伤痛,具体表现为“性冷淡”、性别忧郁和歇斯底里症等等。

三、如何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和女性解放

无论是在身体、身份还是精神层面,生活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,女性都面临着艰难的处境和性别伤痛。那么,这种困境和伤痛是否能够克服和超越呢?具体又该怎么做呢?这就是我们最后要说的内容。

1.在差异中寻找平等

现代意义上的平等,最早出现在法国大革命后的《人权宣言》中,宣言第一条就写道:“在权利方面,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。社会差别只能是基于公共福利的基础之上。”

但是,作者提醒我们,这种平等是不是被男权思维操控的平等论呢?又有多少女性可以获得“公民”身份?如果对平等的理解,本身就带有不平等的性别化运作,那么平等对女性的价值,首先就不成立了。

那么,怎么才算真正的性别平等呢?作者指出,为了追求平等,就必须不断去发现不平等,在事物的差异之中,重新寻找平等的内涵。在人权面前,面对不同肤色和国籍,平等要涵盖到人的丰富性和差异性。性别平等也要充分考虑到男女之间的差异,如生理、心理差异等等,并在此基础上,赋予女性最大的选择权和决定权。这种权利,是女性自身拥有的,不是被他人、社会和国家所捆绑的。

2.在独立中寻找自由

第二条途径,在独立中寻找自由。作者认为,女性要想解放自己,首先就要“出走”,从家的封套里走出去。即使不知道革命目标是什么,但女性一旦出走,封建伦理结构就会发生变化。

无论是东方女性还是西方女性,都经历过这样的出走,并牵动了司法、财产权和伦理制度的巨大变化。比如,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经典作品《玩偶之家》,就讲述了一个女人娜拉出走的故事。娜拉看透了资本主义虚伪的婚姻,认清了自己在家中像“玩偶”一般从属丈夫的地位。于是,她挣脱传统观念束缚,离家出走,努力去争取独立和解放。这部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,被誉为“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”。

总结

以上就是《性别之伤与存在之痛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。

在这本书中,作者从哲学角度出发,为我们讲述了女性问题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发展和变化。生活在所谓的男权社会和父权制度下,女性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,也充满了艰难和伤痛。

但是,这些苦难和伤痛,并不是不可超越的,在个人意识觉醒的前提下,女性依然可以努力为自己争取自由、独立和解放。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不懈和努力争取,就像作者在书中写的:“没有应该意义上的女人,只有在行动中锤炼出来的女人。”(编辑:水落鱼浅)

此为本书书稿的删减版,更多详细内容请听完整音频。


相关内容:

《勇气》|如何挣脱性别束缚,拥有完美人生?

《蒙尘缪斯的微光》|博学女性是如何突围成功的?

《理性的抉择》|女性都是如何做决定的?

【社会现象】《醒来的女性:一部女性心灵史》|每位女性的不顺利都因为“想的太多”?

洪兰:男女大不同(三)|男女大脑大不同

《面纱》|面纱揭开,爱情的真相与人性的冷漠将她的天真击得粉碎。

《单身女性的时代》|单身状态可以成为一种优势,获得更好、更公平的机会和待遇。

《杜拉斯传》|敢爱,敢恨,她从未放弃过抗争,而是在抗争中获得欢乐。

【世界名企名人】《我的一生略小于美国现代史》|美国报业第一夫人是怎么将美国总统拉下台的?

上次推送内容:

《共病时代》|动物疾病与人类疾病之间究竟有怎么的关系?

《行为设计学》|轻松掌握用户行为的四个时刻。

《心流》|如何把无聊的工作变有趣?

史记·苏秦列传|苏秦:你能经受得住多大的诋毁,就能承受多大的赞美。

《快乐竞争力》|赢得优势的7个心理学法则。

《公司进化论》|如何保持持续创新让企业处于领先地地位?

《七个天才团队的故事》|七个伟大团队取得卓越成就背后的秘密。

《激活组织》|如何让团队保持强大的创造力?

本次推送:

《性别之伤与存在之痛》|女性在男权社会和父权制度下的困境和伤痛。

《世界观》|哲学和宗教是怎么推动科学发展的?

《重新定义管理》|如何运用合弄制提高生产能力和应变能力?

《说服力》|怎么才能不动声色地自卖自夸。

《精进——如何成为一位很厉害的人》|七点优秀人生法则。

史记·樗里子甘茂列传|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契约,是一种心灵的契约,信任才是“长相厮守”的基石。

《技术元素》|怎么能让客户为内容付费?

【黄仁宇中国大历史】《 明代的漕运》|大运河决定了明清帝国的兴衰吗?

下次推送:

《警察》|怎样才能算是好警察?

《谁偷走了我的客户》|客户留不住?关键是要满足他们的私人订制。

史记·白起王翦列传|起翦颇牧,用军最精。宣威沙漠,驰誉丹青。

《专念》|消除偏见,看透事物的本质。

《即兴演讲》|一套行之有效的领导者讲话模板。

《生命向前》|如何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和管理?

《量子纠缠》|心电感应、时空穿梭等超自然现象是怎么回事?

《欲罢不能》|如何用行动上瘾做些好事?

(语音、文字、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,老农整理)
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品卷一族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